Cinque Terre

研究生招生

首页 - 招生就业 - 研究生招生 - 正文

【走进实验室】功能微生物与食用昆虫团队:一个研究“神奇昆虫”的实验室

来源: 责任编辑:李梦源 发布:2022-03-12 点击量:



课题组简介

课题组导师:张吉斌教授、郑龙玉副教授、蔡珉敏副研究员和黄凤老师

实验室位置:华中农业大学微生物农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01室、华中农业大学农业微生物国家重点实验室A座308室
学术研究方向:功能微生物与昆虫水虻联合转化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研究,水虻与肠道微生物功能基因组研究,抗病微生物新先导化合物发现,新先导化合物结构与功能,免疫等相关作用机制及抗病微生物制剂的应用基础及应用研究;生物质转化技术及产品;资源昆虫水虻转化农业固体废弃物技术,有机污染物(抗生素、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昆虫微生物降解和环境行为,抗生素抗性基因传播风险控制。
研究内容:食用昆虫亮斑扁角水虻(Hermetia illucens L.)(简称水虻)可高效转化有机废弃物,在解决环境污染的同时,“变废为宝”,转化产生的水虻昆虫蛋白能缓解饲料蛋白短缺,虫粪还可以作为优质的有机肥代替化肥。实验室长期致力于进行昆虫水虻规模化饲养关键节点的监测和控制技术研究、建立水虻种虫标准化饲养和标准化转化模型、解析水虻协同其肠道微生物有机固废的营养转化和降解有机污染物(抗生素、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机制和环境行为、生物质转化技术及产品的开发、抗生素抗性基因传播风险控制、昆虫水虻抗菌肽免疫作用机制及应用研究……
研究生招生专业:微生物学 生物工程 生物与医药


致力于培养高素质人才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指出教育是人类传承文明和知识、培养年轻一代、创造美好生活的根本途径。“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 。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没有一支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难以顺利实现。 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将“促进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作为2022年政府工作的重要任务,其中研究生的教育更是重中之重,要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不负党和人民的期望,不负时代的召唤。

培养高素质人才总是作为张吉斌老师的口头禅,这是他对功能微生物与食用昆虫团队每个人的期许。早晨的时光总是惹人眷恋的,而早晨8点的微生物农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01室,张吉斌老师的身影便已出现。

在世界性的新技术革命和人才竞争的大环境下,把研究生培养成为“勤奋、严谨、求实、协作、创新”的高水平专业人才,是每一位导师的目标。在学院举办的千问计划—生物产业创新人才培养活动中,张老师也希望研究生做好个人规划和脚踏实地两个方面的措施,既要有更长远的目标,更要有坚持不懈的毅力。

在张老师看来,研究生阶段想做好高素质的科研,不仅体现在能够做出好的实验数据、最后发表文章,更应该体现在平时的科研任务和文献积累中。阅读文献可以了解当前研究领域的研究动态和热点问题,有助于加强学生对自己研究的认识和思考,拓宽自己的研究思路,是最简单最直接的学习方式。因此,进入张老师课题组学习的研一新生一开始就要阅读大量的文献,结合自己的研究内容,从而获取一些实验的灵感,之后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当思维可以做到“举一反三”的时候,科研任务往往也就“水到渠成”了。

 对于功能微生物与食用昆虫团队的成员们,每周的例会更是不可多得的学习机会。导师们希望研究生积极通过文献讲述和工作汇报了解世界内的研究热点、养成良好的守时习惯,形成阅读文献、及时总结和汇报工作的习惯,并同时提高演讲能力。及时和大家交流实验进度,敢于提出实验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吸纳老师和同学们的建议,改进实验方案,在不断总结中成长。


积极弘扬实验室文化

科学研究应该有追求卓越的心态,“激扬梦想,追求卓越”的生科精神更是功能微生物与食用昆虫团队致力于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初衷所在。团队通过举办国际研讨会、邀请外教老师授课的方式和举办英语演讲比赛的方式,来帮助实验室研究生积极锻炼英语口语、思维与国际接轨,全面了解国内外研究热点。
       他人眼中的研究生专注科研,平时总是在实验室里或者电脑桌前。但事实上,研究生要做好科研任务,更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郑龙玉老师认为同学们在每周不定时的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劳逸结合,提高身体素质,科研生活才更加丰富。无运动不青春,实验室每周都组织师生一起打羽毛球,每学期组织“水虻杯”师生篮球赛,实验室全员参与,享受体育运动的乐趣。

“微生物与食用昆虫团队”的育人故事发生在多个场域,实验室里、球场上、咖啡馆中…为了鼓励实验室的同学们,张老师常常会和实验室同学们一同参加院里的各种活动。师生们一起参加学校、学院组织的师生融乐活动,在“齐乐杯”球赛、“悦游狮山”、迎新季、毕业季里都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中国·湖北·武汉 南湖狮子山街一号430070 Tel:+86-27-87287308 E-mail:bio@mail.hzau.edu.cn

CopyRight©2001-2010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