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nque Terre

综合新闻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楚天都市报】华农教授驯化爱吃垃圾的虫子:餐厨垃圾和畜禽粪便都是它的菜

来源: 责任编辑: 发布:2016-09-11 点击量:


一只武汉水虻的自白:

大家好,我叫亮斑扁角水虻,是个“武汉伢”。自从2008年和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张吉斌教授在武汉郊区相识后,他把我带回实验室驯养,如今已成为世界三大人工驯化水虻品系之一。

来,先看看左边我的靓照。先别忙着吐槽,我知道我和苍蝇长得有点像,因为苍蝇是我的远亲。但是,你可别因为这层关系急着讨厌我,我个头比这位亲戚要大,也没它身上的那些坏毛病,我从不“扰民”,相反总是试图和人类保持一定距离;而且我也不会传播疾病。最重要的是,我可是人类生活的好帮手,我爱吃油腻腻的餐厨垃圾和臭烘烘的畜禽粪便,而我排泄出来的是上好的有机肥,我的幼虫还是高蛋白的动物饲料。

最近,听张吉斌教授说,智利一家大型农场邀请我去帮忙解决畜禽粪便问题。我马上要出国了。嘿嘿,走你!

张吉斌教授在实验室观察水虻幼虫实验室驯化的水虻

小虫大胃口

1斤虫每天能吃2斤餐厨垃圾

6日,华中农业大学水虻实验室三个玻璃恒温室里,摆放着六七个养虫笼,数以万计的亮斑扁角水虻成虫在里面飞舞。地上、架子上到处都是各色各样的塑料盆子,盆里蠕动的幼虫嗷嗷待哺。

张吉斌告诉记者,这些不起眼的小虫食量惊人。“我们曾做过实验,将一块近三斤重的五花肉和一条蒸好的鲢鱼放入饲养盒内。盒里的几百只水虻幼虫,只用了5小时就将它们吃得干干净净。”

据专家测算,1斤虫一天能消灭2斤餐厨垃圾。张吉斌介绍,陕西省近年引入华农驯化的水虻处理餐厨垃圾。在一餐厨废弃物资源利用无害处理中心,餐厨垃圾经过简单的分炼、发酵有机质、部分脱水等程序,就成为了水虻最爱吃的食物。该中心有水虻2吨左右,一年可吃掉餐厨垃圾1500余吨。同时,这些用餐厨垃圾养殖的水虻,可当作饲料、肥料等再利用。

水虻食量大,还不挑食。家禽粪便也合它的口味。“我国每年鸡粪、牛粪、猪粪等加起来超过40亿吨。”张吉斌介绍,目前畜禽养殖户普遍采用堆肥的方法处理畜禽粪便,才能将粪便腐熟成不烧苗的作物肥料,或者将鸡粪鸭粪直接卖给鱼塘老板。但到了十一二月份,鱼塘就不用这些粪便作为鱼饲料了。因此,采用水虻处理这些畜禽粪便,可以解决养殖户头疼的问题。

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学院的支持,张吉斌带领的水虻团队愈发壮大。副教授郑龙玉、博士后蔡珉敏等陆续加入,团队开始了和企业的合作。2014年,武汉市江夏区超拓生态农业公司的老板贺超找到了张吉斌,想引进这种宝贝虫子。这家公司饲养的羽蛋鸡总共有40万只,每日产的鸡粪,水虻能吃得过来吗?

结果让贺超很满意,200平方米的养殖温室内,水虻每天可处理4到5吨鸡粪,尝到甜头的贺超目前正在扩大规模,准备用水虻解决鸡场全部粪便。

小虫用处多

可当饲料也可做化妆品原料

水虻不仅能解决掉畜禽粪便,还能有很高的附加价值,可以实现真正的零排放。

用畜禽粪便喂养水虻幼虫10到12天,水虻幼虫就会逐渐变黑,这是要化蛹的迹象,此时养殖户就会赶紧停止投食。这个阶段的幼虫可是他们眼中的宝贝,因为它富含大量的粗蛋白、脂肪、钙、磷等物质,此时的幼虫可烘干制成家禽、家畜和鱼类的上好饲料。

水虻养殖技术甚至改变了养殖户的产业结构。昨日,江夏超拓生态农业公司老板贺超告诉记者,目前他已建成水虻研发大楼,从事水虻产品的深加工。他说,水虻除了可以处理家禽粪便外,本身附加值惊人。“它的幼虫当做活饲料,用它喂鸡、喂鸭、喂牛蛙、喂鱼等。”贺超介绍,目前他公司已和周边一些养殖企业联营,为他们供给水虻幼虫,“用水虻作蛋鸡饲料,蛋更光泽,味道也更好。”

贺超还介绍,进食畜禽粪便或餐厨垃圾的水虻,油脂含量非常高,可用作航空用油的原料、化妆品原料等。

小虫它不脏

不喜与人接触不传播疾病

说起水虻的身世,张吉斌介绍,它们是“移民”。“水虻是一种起源于南美洲的腐食性昆虫,取食动物的粪便和尸体,后来扩散到欧洲和亚洲。”水虻一生周期只有40天时间,经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阶段,适合在25-35℃、湿度70%的环境中生活。水虻从卵孵化成幼虫后的5天左右,是处理餐厨垃圾、禽畜粪便最强的时期。待幼虫成长到15天的时候,就会化蛹,破蛹成虫后进行交配产卵,一只水虻一次可产800到1000个卵。

水虻团队成员、华农副教授郑龙玉介绍,这种形如苍蝇、喜欢和垃圾粪便打交道的虫子并不脏,“虽然水虻和苍蝇同属双翅目,算是亲戚,但一个是水虻科,一个是蝇科,生活习性可大不一样。”

郑龙玉说,苍蝇总往人的家里飞,水虻却爱往树林里钻,不喜欢和人类接触。并且水虻体内含有一种“抗菌肽”成分,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很强杀伤力,不仅不致病,还能杀死很多病原菌。

小虫要出国

武汉品系最牛智利企业上门引进

张吉斌介绍,虽然全世界共有水虻品种600余种,但经过人工驯化、能够作为规模养殖产业化的,全世界主要有三个品系,而武汉品系是最好的。

2004年,张吉斌在他的导师、华农著名生物学教授喻子牛的带领下,开始从事水虻的研究。为了找到合适驯化的水虻种,他们分别前往北京、福建、广东,翻找各地的枯枝烂叶,寻找水虻蛹。没想到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张吉斌居然在武汉市郊区找到了适合驯化的中国种水虻,经过鉴定,喻子牛把他命名为亮斑扁角水虻武汉品系。

历时三年,华农水虻团队终于找到并成功驯化了食量稳定、适合人工繁殖的水虻武汉品系。并通过逐年努力,武汉品系水虻的繁殖系统和后续工业化处理系统更加完善,成功实现产业化。

2015年,湖北省科技厅和武汉市科技局组织专家召开了成果鉴定会,顺利验收了水虻团队的课题成果。中科院院士朱作言为代表的专家组认为,该项目建立了水虻大规模饲养以及水虻与微生物联合转化有机废弃物的工艺及后处理技术,为畜禽粪便、餐厨剩余物等有机废弃物的处理和循环高效利用提供了新技术,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该研究成果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汉产驯化水虻的高品质也引来国外企业的关注。近日,南美洲国家智利的一家大型畜牧企业,也想自己驯化出“变粪为宝”的虫子,可养出来的水虻比武汉品系体积小了三分之一。该企业相继在美国、韩国、中国等国家考察后,发现华农的水虻驯化最出色,于是与水虻团队洽谈合作,想把南美洲飞出来的昆虫再引进回去,帮助他们解决畜禽粪便问题。目前,双方已达成初步合作协议。

楚天都市报记者乐毅 通讯员何能摄影:楚天都市报记者王永胜


中国·湖北·武汉 南湖狮子山街一号430070 Tel:+86-27-87282101 E-mail:bio@mail.hzau.edu.cn

CopyRight©2001-2010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