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nque Terre

学生党建

首页 - 党建工作 - 学生党建 - 正文

【教授红讲堂】张彦聊立足当下的学习与成长

来源: 责任编辑: 发布:2017-11-12 点击量:


(文:李楠 图:冯师洁1111日晚,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山东大学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彦,做客我校生科院主办的第11期“教授红讲堂”,分享了她过去二十余年的求学经历与感想。

(教授红讲堂交流现场)

“我只在乎当下我手里的事情”

1994年,张彦经历了两次高考,考上了当地最好的大学:新疆大学。“那时候其实对未来没有什么明确规划。”张彦说。快毕业时她还着实迷茫。这时偶然的机会了解到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研究所,于是张彦决定考研。

决定得很着急,留给她的时间并不多,而且考研有一门科目分子遗传学大学完全没有上过,只能自学。“这么好的学校能考得上吗?”很多人质疑她的决定。但她没当回事,每天照常复习,不参加任何其他的活动,全心投入书本。“我一直都是个想得很少的人,只要专注一件事很少有因素可以打扰到我,”张彦说,“我只在乎当下我手里的事情。”最终她如愿考上。

(张彦分享经验)

成为研究生的张彦,面临着下一步选择。班上80%的同学都在忙着考GRE准备出国,她也加入到这一行列。大家都去报了辅导班,而张彦为了节省费用选择买教材自学。“其他人都补课,只有我没有。”张彦回忆,那几个月的日子,每天都要做几套题目,一套就要做3小时,每一道题她都投入全部的注意力,复习效率特别高。

最后,唯一没补课的张彦考出了全班最高的分数2270分,满分2400分。

“不要去抱怨,不要去后悔”

英语是张彦的强项。张彦大学时就对英语非常感兴趣,甚至将一本厚厚的牛津字典全部背完。再加上研究生时期很高的GRE和托福成绩,博士申请到一所提供全额奖学金的美国高校不是难事。然而问题却出在了签证上。

那时正逢2001年美国刚刚遭遇“9·11”事件。“我申请了三次,全部拒签。”张彦就这么错过了去美国的机会。“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抱怨后悔有什么用?”张彦没有一蹶不振,她留在北京,和丈夫租了一间不到20平米的小屋,开始一边继续准备出国的事宜,一边凭着自己优秀的英语水平接知识产权方面的翻译工作。“网吧晚上上网便宜,其他人大都在打游戏,我每天晚上去那儿做翻译工作。”张彦就在这样的条件下努力准备着继续深造的梦想。

(同学认真记录讲话内容)

她拿自己的经历告诫现场的同学们,遇到事情抱怨后悔是没有用的,“我本来应该……”这样的话过几年也还会再说。“人是为了今天而活的,不要后悔昨天的失误也不要抱怨明天的困难,把今天过好。”

“学会creative thinking

张彦在德国马普植物育种中心研究所攻读博士时,导师会让他们独立地做课题,而不加以过多的指导。“刚开始真的很辛苦,只能靠自己。”张彦每天晚上都要穿越农田、高速公路和一条火车道去实验室,平时还要做大量的文献查阅。“查阅文献的时候偶尔会发现互相不一致的理论。”于是张彦会提出问题,去寻找其他可能性,试着得出自己的结论。“就是在这种过程中,逐渐领会到了creative thinking的能力,感觉思维有了脱胎换骨的改变。”张彦说道。

平日里学校每周会邀请学术“大牛们”与同学们交流、自由探讨问题,张彦次次坐在前两排,每次都会竭尽脑汁思考想提的问题。同时,研究所提供一年三到四次去欧洲其他学校访问的机会,匈牙利、法国、荷兰等国家,张彦都去过,且从其中受益匪浅。这些学校会提供其他相关专业的课程,并给学生布置虚拟设计的小组作业。“虽然有的内容和本专业相关度不大,但我每次都争着做组长,想把它做好,能学到很多。”张彦认真地说。

正是在这种一步步的学习与积累中,张彦收获了一个科研人应该具备的能力,也收获了对科研事业的热爱。她说:“做科研真的是非常有趣的一件事。”

(张彦与同学进行交流 )


中国·湖北·武汉 南湖狮子山街一号430070 Tel:+86-27-87287308 E-mail:bio@mail.hzau.edu.cn

CopyRight©2001-2010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