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nque Terre

本科生培养

首页 - 人才培养 - 本科生培养 - 正文

【榜样风采】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第五届“生科十佳”风采展

来源: 责任编辑:张烜煜 发布:2021-12-17 点击量:


(通讯员:马晓宁)12月5日晚,由生命科学技术学院主办的“生科十佳”评选活动于农业微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B座103会议室举行,来自各个年级的24个候选人和团队分享了他们关于青春与拼搏的故事。

文体达人,不负热爱

英才1801班的王宇晴热爱跑步,“令我开始跑步的是我父亲的坚持,他希望我通过跑步锻炼身体。”王宇晴这样讲道。她初中时就开始坚持晨跑,来到华农后,“南湖跑”让她得以将这个习惯坚持下去。从三公里到五公里,从五公里到十公里,再到后来21.0975的半程马拉松与33.33公里的拉练,王宇晴始终没有停下自己征服的脚步。“跑步带给我的不仅仅是健康的体魄和充沛的精神,还有顽强的毅力,它已经成为了我生命的一部分。”数年奔跑,一如既往,王宇晴相信自己可以怀揣着这一份热爱,在自己今后的人生道路实现一次又一次的自我突破。

“运动代表的是持之以恒,突破极限的精神。”生工1803班的周凡力这样认为。他六岁起就开始接受半专业化的游泳训练,十五年来,他多次参加市级乃至国家级的比赛。这些经历不仅提高了他的技术,更磨炼了他的意志。谈及四年大学生活时,周凡力颇有感慨,凌晨五点半一运篮球场抬头可见的微光,在游泳馆训练至力竭抽筋时的畅快都令他无比怀念。热爱可抵岁月漫长,作为游泳国家二级运动员,周凡力代表华农取得了诸多荣誉。“我将带着运动教会我的精神,继续砥砺前行,坚定自己心中的这份炽热”。

享受在聚光灯下讲话的感觉,是生科类1904班王维韬开始接触辩论的理由。但使我在辩论这条路上坚持走下去的,是我的队友。他们陪我熬夜通宵,哪怕是在考试周这样关键的时刻,他们也会在考完试后赶过来和我一起比赛。”王维韬如是说。在队友的支持下,王维韬将辩论变成了自己大学生活的一部分,无论清晨还是深夜,他都持之以恒地为每一场比赛而刻苦训练。他的努力与坚持让他成为了校辩论队的队长,亦为他带来了诸多荣誉,但他并不愿止步于此,而是更加努力取得更好的成绩。

科创先锋,道在日新

我校iGEM(国际基因工程机器设计大赛)团队在今年包含哈佛、剑桥等343所国际名校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第八次获得全球金奖、“Best Model”单项奖并成功跻身于全球前十的行列。25名队员,无数个忙碌的日夜,80余次组会见证了他们的成长。他们会因为一个实验数据忙碌到凌晨一点,会因为构建模型通宵调整参数,他们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天马行空的想象一点点写进现实,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的研究成果。队长韩振昊总结道:“我们深知科研探索之路绝非坦途,但是,一代又一代的iGEMers选择传承iGEM精诚团结,不畏困难的精神,不断精进。追求卓越的我们一直都在路上。”

因为对科研充满兴趣,生科类1803班的郭灵慧在大一时便进入了实验室学习。科研之路注定辛苦,郭灵慧曾在大年三十那天抱着电脑作图,也曾为了重要的实验数据跑遍学校各大平台,尝试多种方法推进实验,“我喜欢不轻言放弃的自己”,郭灵慧说道。她努力汲取知识,扎根在科研的世界中努力完成自己的课题。今年5月11日,她的研究论文成功在SCI上发表,另一篇论文于5月24日被刊登在SpringerLink上。最清晰的脚印,踩在最泥泞的路上,郭灵慧期待着在未来相遇更加坚定,更加强大的自己。

“创你所爱,业终成实。”生工1902班的董霆斐这样讲道,“可能是因为源起于中学时期的梦想,也可能是想乘着时代的东风将自己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付诸于实践,我选择创新创业这条路。”在过去的大学生活中,董霆斐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在湖北省酒体设计大赛、“神农杯”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多项比赛中,都可以看见他的身影。“我参与的菌合糖这一项目,已经在申请专利的过程中,同时准备进行产品研发和临床实验。”董霆斐深知,创业伴随着机遇与挑战,他会认真总结每一次成功与失败给予他的经验,继续在创新之海中乘风破浪。

志愿科普,润物无声

新闻传媒中心团队希望成为一江水,以载得百舸竞争流。新闻传媒中心团队奔走在学院学生活动的第一线,负责新闻宣传工作,一件件宣传工作得以落实的背后,是他们一次次逐字斟酌力求严谨,校对排版欲出新意,设计海报创造美丽。一年来,南湖新闻网上的21篇稿件,生科院院网上的20篇稿件,青春生科公众号上的百来余篇稿件都见证了他们的汗水与成长。为让学院风貌宣传工作的师生参与度,新宣团队组织了“院服设计大赛”、“实习小记者”等多项活动。“做好部门工作当然离不开团队成员的共同付出,但只要想到我们的工作是在传达学生思想,展现学院风貌,我们便会充满干劲,认真完成每一件工作。”新宣团队代表吴宸莹讲道:“新闻传媒中心是一代代新宣人共同努力建设的家园,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绿道科普志愿服务队是一支由现代农业生物技术科普协会志愿者和一批热心公益、喜爱科学的老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师生志愿服务队。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科学普及同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号召,绿道科普志愿服务队结合学科特色,开展了“寻找未来科学家班”“科普荆楚行”“暑期绿岛科普”等特色活动,为武汉市小学生提供了探索农业与生物科学奥秘的平台,提升青少年的科学素养。绿道科普志愿服务队将科普活动落于实处,用行动在孩子们的心中埋下科学的种子。数年的坚持使他们的活动具有不俗的影响力,长江日报、新华网、楚天都市报等多个媒体都曾刊载过他们的志愿活动。队长何文慧这样讲道:“我们将推出更多有趣的科普活动,扩大活动影响力,继续为青少年了解生命科学提供优质的平台。

天道酬勤,自强自立

“贫穷不是博得同情的资本,我们选择不了环境,但是我们可以靠自己让既定的环境好起来。谈及家庭经济环境时,来自生工1902班的刘显威这样说道。刚进入大学时,刘显威就立下了两个目标:不向家里要一分钱,兼职赚钱以供养自己完成学业;为父亲买一份齐全的保险。疫情后的暑假,刘显威进入家乡本地的一所食品加工厂冷库“早五晚十一”地工作,不仅如此,她还做过食堂兼职、打印店客服、学而思兼职助教、楼管会副栋等工作,这使她赚够了自己的学费与生活费。即便做兼职十分辛苦,刘显威也从未懈怠学习,位于年级前列的成绩和学院女生部负责人的学生工作经历见证了她刻苦进取的每一个日夜。“我的今天,离不开老师,学校以及社会爱心人士对我的帮助,所以我积极地参与学生工作和各种志愿活动,希望以此服务同学,回报社会。”刘显威感慨道。

  生工1901班的王世龙用“功不唐捐,玉汝于成”总结了自己在学习上取得的好成绩。大一下学期在家中上网课时,由于缺乏监督,王世龙一度学习效率很低,但为了确保自己可以掌握知识点,他在每天都坚持学习至凌晨,最终这个学期很多课程都取得了满绩。一路走来,王世龙解决了学习上的一个又一个难题。他认为,两年总绩点专业第一名见证的是他的过去,他将在未来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经过文本评审、现场投票两个环节,刘显威、郭灵慧、iGEM团队、董霆斐、新闻传媒中心团队、王宇晴、周凡力、绿道科普志愿服务队和王世龙获评“生科十佳”称号。李靖威、邹怡琳、冯雨、佟宇杰、李行知、陈温欣、张诗若、严石益、夏浩然、汪民镕、段雪敏、凌培源、张泷和赵悦共14名同学获得提名奖。

  生科十佳,是所有华农生科人的榜样。他们用事迹告诉我们:青春,是深沉的意志,恢弘的想象,生命的深泉涌流。愿你我可以秉承“追求卓越”的生科精神,谱写出独一无二的青春华章。



中国·湖北·武汉 南湖狮子山街一号430070 Tel:+86-27-87287308 E-mail:bio@mail.hzau.edu.cn

CopyRight©2001-2010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