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nque Terre

科研信息

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研信息 - 正文

中科院遗传所汪迎春研究员做客微生物学前沿论坛

来源: 责任编辑:涂立超 发布:2023-06-01 点击量:


(通讯员 郭运玲 熊会)2023年5月31日下午,第168期“微生物学前沿”论坛在第一综合楼A102举行。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研究所汪迎春研究员应邀向广大师生作了“蓝细菌空间蛋白质组学研究”的学术报告,此次报告由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端木德强教授主持。

汪迎春研究员首先就蛋白质组和蛋白质组学要解决的基本问题——蛋白质是什么、蛋白质如何定量以及蛋白质发生了哪些修饰变化,向同学们介绍了定性质谱分析、定量质谱和功能蛋白组学修饰等技术方法。蛋白质的功能通常与其在细胞中所处的位置相关。汪迎春研究员以模式生物聚球藻为实验材料,研究了聚球藻空间蛋白质组的分布。他们通过膜分离系统,对不同的膜组分进行无标记定量蛋白组学分析,鉴定了PSI、PSII、ATP合酶等蛋白的空间分布,并发现了Hik33组氨酸激酶定位在类囊体膜上,这打破了人们对传统的双组分系统模式的认知。另外,其课题组就已获得的集胞藻蛋白质组学数据建立了相应的数据库平台。

随后,汪迎春研究员介绍了其课题组开发的邻近标记蛋白质组学方法。该方法通过在目标蛋白上连接APEX2或TurboID蛋白,对邻近的蛋白进行生物素标记,再通过链霉亲和素纯化和鉴定,分析特异互作的蛋白质组,并对鉴定到的未知蛋白进行下一步功能研究。

最后,汪迎春研究员总结了邻近标记蛋白组学方法的适用范围,包括鉴定其他膜蛋白质复合物和未知蛋白质的功能研究,但对于可溶性蛋白却较难精准获得其邻近的互作蛋白。报告结束后,师生们积极踊跃提问,就APEX2或TurboID放在目标蛋白质N端还是C端展开了讨论。为了不影响蛋白质的定位,汪迎春研究员认为APEX2或TurboID应放在蛋白质C端,同时补充了邻近标记蛋白组学方法设置对照时需要注意的细节。

 

【报告人简介】:汪迎春,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研究所研究员,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中科院-诺和诺德长城教授。2003年获Iowa State University遗传学,生物信息及计算生物学双专业博士学位。 2009年加入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成立功能蛋白质组学研究组,研发并建立了多种动植物蛋白质定量、修饰及膜蛋白质组的分析技术。研究方向包括:运动细胞的蛋白质组学;生物信息学及计算生物学;生物膜的功能蛋白质组学。近年来在Nat plants, PNAS, EMBO J, Nat Commun等国际学术期刊发表多篇论文。

 

(审核人:端木德强)

 


中国·湖北·武汉 南湖狮子山街一号430070 Tel:+86-27-87282101 E-mail:bio@mail.hzau.edu.cn

CopyRight©2001-2010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