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nque Terre

综合新闻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千问计划:研究生生涯“适应”与“规划”

来源: 责任编辑:周诚晨 发布:2021-11-01 点击量:


(通讯员:张海荣 周诚晨)10月27日晚,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生物医药与健康学院张晓妍教授和李礼研究员应邀做客“千问计划”,围绕研究生“适应和规划”两个关键词,与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的2021级研究生同学们进行面对面交流。

两位老师与同学们面对面交流(马荣桧摄)

从河北大学到北京大学,到美国密歇根大学,再到华中农业大学,张晓妍老师说“从来没有想过放弃,遵从自己内心的选择并为之付出努力才能,在科研的道路上越走越坚定”。李礼与同学们分享了自己的求学经历,他说,“我从高中起就一直想学生物专业,从南京农业大学保研至北京师范大学,不变的是对生物学的专一与热爱”。针对21级新生毛鑫宇提出的问题 “因考研调剂而更换专业的同学,如何激发专业兴趣,快速融入实验室”?李礼老师认为,“学科之间是基本相通的,无论选什么专业方向,都要学会管控自己的情绪,用踏实的行动去练就实力与定力,在新专业坚持探索下去。导师比较看重学生的学习研究态度与实验技能,读研期间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形成自己的核心优势”。

跨专业考研是当前研究生较为常见的情况,现场同学提出在专业课程上遇到的困难:“上课时不容易跟得上老师的节奏,感觉自己的专业基础薄弱,心理负担较大。”张晓妍建议道:“研究生新生遇到这个问题很常见,同学们要放松心态,一方面可以根据自己知识结构强化实验室技术操作方面的知识学习,另一方面要系统地学习专业基础知识,不懂之处要多向老师和师兄们请教。”李礼结合自己的科研历程补充到,“科研过程中有焦虑是正常的,建议结合导师的科研方向和实验室的技术,补齐最紧缺的知识。业务时间,新生同学还要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每周坚持运动和锻炼,学会合理地排解压力。”

同学们积极提问(马荣桧摄)

围绕如何融入实验室与课题的问题,李礼老师认为刚入学的研究生新生要先学技术、打好基础,在细心观察与思考基础上积极主动寻找自己喜欢的课题。张晓妍老师建议到,“科研是一个探索的过程,反复做实验是成长锻炼的必要基础,要在实验中锻炼自己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总结经验的能力,逐渐形成科学思维。” 21级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硕士吴志发提出了疑问,“如何锻炼逻辑思维能力,精准判断实验结果?” 张晓妍回应到,“科学实验是一个不断探索、积极交流的过程,结果是否成功没有人能够提前预知,建议多和实验室的师生讨论、或者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多听相关学术报告,通过扎实的科研训练培养自己严密的逻辑思力”。

现场提问积极踊跃、气氛热烈,同学们畅所欲言,与两位青年教师分享自己最近遇到的问题与困惑,刚步入研究生阶段的不适与困惑在两位老师耐心的解答与帮助中也逐渐消散。黄子烨同学表示,“两位老师也给予的学习和科研上的建议,如同指路明灯,让自己对未来的研究生生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与更美好的期盼,坚定了自己在科研道路上的信心与决心”。




中国·湖北·武汉 南湖狮子山街一号430070 Tel:+86-27-87287308 E-mail:bio@mail.hzau.edu.cn

CopyRight©2001-2010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