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nque Terre

综合新闻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千问计划:科技创新之美

来源: 责任编辑:张烜煜 发布:2019-11-28 点击量:


11月25日晚,由生命科学技术学院主办的“千问计划”系列讲座在第一综合楼A114开讲。此次讲座以“科技创新之美”为主题,邀请了哈佛大学副教授、北京大学客座教授王家槐、生科院教授徐曙彤以及刚从美国参赛归来的IGEM团队来到现场,共话科技创新之美。生科院副院长唐铁军作为嘉宾出席。

在主持人提问环节,王家槐教授回忆了自己的大学生活,他说:“在座的同学赶上了一个好时代,我那个年代的大学,学习氛围非常浓厚,学习目的非常明确,但学习条件很艰苦,本科生基本上是不可能进实验室做科研的。”王教授本科毕业后结合自身兴趣,逐步决定以蛋白质结构为研究方向。“那时全球只有一两个蛋白质结构被做成,国内做蛋白质结构的人很少,当时的设备、技术都远不及现在。”他向同学们建议,“今后想要做科研的同学本科阶段一定要重视数理化的学习,借此训练思维,从而能够应用在各项研究过程中。但最重要的是要热爱科学,热爱自己从事的事业,要有吃苦精神,耐得住寂寞。”

随后,徐曙彤教授结合自己在华中科技大学和哈佛医学院DNA-FARBER癌症研究所的求学和科研经历,提倡大家重视通识教育、全面发展。“本科时期最重要的就是要打好基础,并从中发掘自己的兴趣。”她十分珍视自己大一就进入实验室的经历,认为正是这段时光让她感受到了科研的魅力,并更早地了解了专业知识与专业方向。对于本科生培养,她给出了自己的意见:“除了数理化等基础课,希望同学们能重视英语的学习。大家都知道一些最新的、前沿的研究成果都是发表在英文杂志上的,我们的科研成果要交流,也要在英文期刊发表。英语不仅仅是一种语言工具,更是提升全球胜任力不可或缺的。”

IGEM团队代表饶希晨向听众介绍了今年自己团队的参赛历程。他从生活中人们接触的互联网入手,指出它可以传递文字图片等信息,但却不能传递气味的缺陷,进而引出自己团队参赛的生物机器的优势——记录还原气味。当谈及为什么选择这个作为方向的时候,他指出是在自己参加的学院“小小科学家”科普活动中受到一个孩子的启发,让他思考怎样才能感受记录气味,并且人为地控制释放出气味。在比赛阶段,他们并没有选择以往以DNA记录的方法,而是从新角度出发,用代谢物来记录气味。他表示:“科学要花很长时间去实验、探索,绝不是一帆风顺的,中间会遇到很多挫折和问题,这时不能选择抱怨或放弃,而是要找到问题所在,有针对性地去解决问题,有目的地去尝试”。

自由提问环节,徐曙彤教授详细介绍了自己实验室研究课题和研究方向,并鼓励同学们在学有余力的前提下尽早进实验室。在回答同学“如何选择自己的第一个实验室”的问题时她说:“其实第一个实验室的选择并没有那么重要,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在实验室的亲身感受,发现自己的研究兴趣,逐步确定研究方向。”当同学问到物理化学对实验的用处时,王家槐教授指出,这些学科学好了,受用一辈子,在做科研时,这些知识会贯穿其中。

最后,生科院负责人代表大家向三位嘉宾送上纪念品,并合影留念。



中国·湖北·武汉 南湖狮子山街一号430070 Tel:+86-27-87287308 E-mail:bio@mail.hzau.edu.cn

CopyRight©2001-2010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