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nque Terre

综合新闻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生科院91名推免生:韶华正当时,再向狮山行

来源: 责任编辑: 发布:2015-10-26 点击量:


 

南湖网讯(通讯员何能 兰涵旗 黄姗)“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保研是留在华农还是选择别的学校?”在“自由恋爱”的背景下,这个难题摆在了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班王砺寒同学的面前。今年,GPA专业排名第一的她,和学院其他121名推荐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的学生一起面临着这个选择。最终,包括王砺寒在内的91人选择留在本校,再向狮山行。

本科生导师制,从入学就结缘

从初入学21天的第一次亲密接触算起,车瑊和他的本科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启发聊迷茫、聊读书、聊英语学习。后来,逐渐聊大学规划,并申请到张启发老师实验室开展科研训练。今年,已在水稻团队“泡”了一年多的他,申请师从张启发继续攻读研究生。“大一刚入学,就幸运地拥有张老师做导师,指导大学前三年的学习、生活。大四时,继续师从他学习,既是偶然,也是必然。”车瑊说,这是一种从刚入学就结下的缘分。

无独有偶,GPA专业排名第一的王砺寒,可以选择中科院和国内顶尖高校作为继续深造的平台,同样因本科学习期间进入到自己本科生导师王石平教授的实验室学习,“在实验室里遇到了好老师、好师姐,感受到了良好的科研平台和研究氛围,并挖掘到自身兴趣所在,发现了兴趣带给自己的惊喜,留在这里,是自然而然的选择。”

生科院自2012年施行本科生导师制,院士和知名教授带头,全院教授、副教授全部受聘为本科生导师,定期与学生进行一对一沟通,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引导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施行本科生导师制,视野开阔的教授在解决学生思想困惑、帮助学生规划大学生活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同时,为本科生了解学院科研实力与科研平台、挖掘自身科研兴趣、提前进入相关实验室学习提供了捷径。相识、相交四年,化不开的情怀“栓”住了他们的心。

教授坚守教学一线,诱发学生科研情怀

湖北省教学名师姚家玲常用风趣的语言解释植物生长机理,形象地比喻来加深学生对枯燥概念的理解,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基地班1201的牟李玄便痴迷于姚老师描绘出的植物王国中,《植物学》课程结束后,还利用假期选修了姚家玲的《植物显微技术》,学习水稻考种分析、种子萌发、DNA提取等基础操作。获得免推研究生资格后,师从姚家玲成为牟李玄的选择。

阅读完生物学家简·古道尔的《希望的理由:古道尔的精神之旅》后,致力于环境保护的思想植根于生物学基地班1202班黄烨婷的脑海中。恰巧大三的《酶工程》课堂上,李明顺副教授将自己在重金属污染领域的研究成果介绍给了学生,黄烨婷抑制不住心中的环保梦,前往李明顺副教授所在的课题组了解相关专业知识。在环境微生物课题组一年的学习中,研究方向与科研氛围都让黄烨婷感到契合,专业GPA排名第四的她义无反顾地选择了留校深造。

据悉,生科院教授、副教授坚持上讲台为学生授课,学院要求每位教授每年为本科生授课不少于32个学时。多年的研究让他们对相关领域有着深刻的理解,并能用诙谐幽默的语言,结合形象生动的案例阐述给学生听。2014年起,学院还施行了研究生助教制度。调查显示,在研究生助教们的协助下,课堂教学更严格,作业量明显加大,课内讨论和课外辅导得到加强,还带来改革新风。严建兵教授的《遗传学》课堂办起了项目设计竞赛,同学们在阅读文献的基础上自主进行项目设计来解决相应科学问题;何进教授的《微生物生物学》课堂开展了“3211”作业改革和“反转课堂”教学尝试;孙明教授的《基因操作原理》课堂大量开展了基于专业知识和科研经历分享的课后答疑。

学术交流活动,触碰科学的美

本科生期间,“第二届国际油菜素兹醇会议”、“第十一届国际柑橘学大会”、“植物生物学前沿论坛”、“微生物学前沿与进展论坛”等学术交流活动填充着国家生物学理科基地1202班徐乙仁的生活,勾动着她心中的科研梦。徐乙仁在申请留校读研的陈述书中写道:在华农能接触到学科的前沿领域,国内外知名学者让我体会到“科研美”,同时塑造着我的科研态度。各类学术会议的筹办让徐乙仁意识到了华农强大的“软”实力——专业领域中的国际影响力,保研到“青千”严顺平教授的“Yan Lab”被她当作本科生活最完美的结局。

今年4月,大学生科技协会举办的生命科学研究进展报告会上,王学路教授的科研进展与研究方向在生物学理科基地1201班唐洁面前打开了一扇“窗”。“窗”外的科研领域令她颇为心动,随后便进入王学路教授的实验室深入了解,系统地培训实验技能与文献导读,参与脱落酸与油菜甾醇互作机理的研究,参加我校生命科学创新人才强化班。众多学术交流活动让唐洁满怀激情、享受科研,沉浸在华农各种学术活动中的唐洁坚定地选择了前往王学路教授的实验室读研深造。

“千问计划”、“漫谈科学”分享会、“生命科学研究进展报告会”、新进教师报告会、“教授下寝室”等学术交流活动给师生交流搭建了一个启迪思想、平等交流的平台,摆脱了严肃的交流氛围,不拘泥于死板的交流模式,学生与教师的交流愈发密切,并在众多学者的科研方向中寻找自己兴趣所在。一系列国际学术会议的筹办则开拓了学生视野,体现了学校的研究实力,坚定着他们留在华农的信念。生物工程专业的梁运祥教授通过介绍生物产业进展、带领学生接触生物工程实践,给学生展示了产业发展的巨大前景,更加坚定了学生们投身生物研究,迎接生命科学的世纪。

学院搭平台,促成师生缘

20153月,一场别开生面的双向推介会在老生科楼103教室举行,促成不少师生缘。学院组织40余名研究生导师,在五分钟时间内介绍个人研究方向、最新研究成果,并着重推介实验室文化氛围和以往学生的发展状况,用科研实力与人文情怀打动学生。看到往届的学长学姐都有不错的发展前景,众多即将“奔前程”的大三学生也砰然心动。

据生科院负责人介绍,学院在推免生遴选时,强调综合素质的考察,把接受科研训练经历和导师推荐信作为重要参考,引导学生早进实验室、早联系导师。同时,考虑到我校作为农业院校,部分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学院还联合导师为优秀学生提供学费代缴、奖学金等政策,解决学生的后顾之忧。

 

审核人:金安江 严建兵


中国·湖北·武汉 南湖狮子山街一号430070 Tel:+86-27-87282101 E-mail:bio@mail.hzau.edu.cn

CopyRight©2001-2010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