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振夏正在分享
David在思考问题
合影
访谈进行时
9月21日晚,以“小小核酸,别有洞天”为主题的千问计划访谈在四教B206举行。本次访谈邀请了英国皇家学会院士、英国癌症研究中心核酸结构研究组组长David M J Lilley教授和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杰出科学家奖”获得者陈振夏教授。
结缘生物: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David在介绍自己的时候,提到了他与生物的缘分。在10岁的时候,他第一次接触到了化学,并爱上了这门与生命有关的学科。如今,他69岁了,但他仍每周工作七天,每天工作12小时。“我爱我的工作,所以我能够坚持下来,如果你热爱你的工作,你就会有成果。”
陈振夏老师也讲述了自己的经历。她说:“我当时对性别的起源很感兴趣,因此想去研究是什么决定了性别。”正是这份对生物未知领域的好奇心,让她与生物紧密联系在一起。
两位老师都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在座的同学们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探索科研:对事物本源的思考
谈起RNA,David如同谈起自己的老朋友般亲切而又熟悉。被问到关于RNA的起源时,他认为核糖体是在35亿年前就出现了,而后翻译出了蛋白质,蛋白质又催化RNA的复制。他十分幽默地将此比作“鸡和蛋”的关系。而关于如今十分热门的中药,他有着自己的看法:“我认为中药是非常好的,但我们要科学地了解它的作用成分以及在细胞内的作用机理。”
陈振夏则是谈到了研究癌症的意义。她坦言,癌症仍是绝症,但几十年来技术的进步让患者的存活率增高很多,这便是研究的意义。在谈到关于癌症的研究,例如现在溶瘤病毒、免疫疗法的使用,都是从基本的免疫学与病毒学发展而来的新方法。
寄语同学:学习成功的秘方
David认为生物学是一门复杂的学科,细胞内的生命活动与化学、物理学联系紧密。他认为,要学习好生物也要学好其他的基础科学。同时,他谈到了做科研不容易,但它很有意思。“你们要多看书,多学习,多讨论,更要苦干。”
陈振夏则是从另一个角度给同学们一些建议。明白自己要做什么,多看书多经历,了解自己要做什么。如果没有决定,多探索,决定了就坚持做。她认为演讲、写作能力十分重要,收获了这些普适性的能力,帮助同学们实现未来的目标。
最后,David给同学们了两条寄语。第一,希望同学们能思考一些好的问题,那么同学们的研究方向就会很好;第二,他希望同学们都能够变得比自己的老师更加优秀。“我觉得中国的科学变得越来越好,而你们是中国科学的未来,希望你们加油。”
(文字:陈家昀 图片:邱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