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下午,中科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刘芳华研究员与广东省生态技术研究所刘同旭研究员做客第75期微生物学前沿论坛,分别做了主题为“微生物胞外电子传递机制与湿地蓝碳”和“电子穿梭体介导的微生物胞外电子传递热力学研究”的精彩学术报告。生命科学技术学院郑世学副教授主持了本次论坛活动。
刘同旭研究员主要介绍了微生物-矿物间电子传递过程与分子反应机制、环境效应、反应动力学与热力学相关研究。发现外源电子穿梭体,如一些醌类物质的电子穿梭容量与铁还原及产电性成正比,并且微生物胞外电子传递能力与电子穿梭体容量成线性关系。此外,还解析了细胞色素C-醌类电子穿梭体反应的动力学与热力学研究模型。在报告的最后,刘同旭研究员还向我们介绍了其团队发明的原位光谱技术,并利用该技术成功进行了细胞色素C介导的铬(Cr)还原光谱动力学研究。该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激发了在场老师和同学们的兴趣,大家与刘同旭研究员进行了深入讨论,收获颇丰。
随后做报告的刘芳华研究员结合自己的研究经历向大家介绍了细菌与产甲烷古菌之间通过种间直接电子传递产甲烷的新机制。产甲烷古菌Methanosarcina mazei能够与Geobacteraceae种属的细菌一起形成进行种间直接电子传递所必须的团聚体结构,并且发现导电的活性炭颗粒以及磁铁矿能够促进这一电子传递过程,对揭示土壤微生物驱动的碳和铁耦合循环新机制及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贡献具有重要科学意义。报告会上,刘芳华研究员还针对微生物组计划的研究方向、发展前景以及研究生科研选题思路等问题与广大师生进行了探讨,引发了同学们对于科研意义和选题的深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