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谭美玲、杨时萌)6月4日下午,第46期生科导师学校活动在第一综合楼A114会议室举行。信息学院教授章文受邀分享揭秘“AI如何‘读懂’分子?”曲戈教授主持分享会。
章文深入浅出地回顾了语言模型如GPT、BERT,大语言模型如ChatGPT等的飞速发展历程,阐释了人工智能技术如何从理论走向实践,并在各个领域掀起革命。为解决模型可能会产生“幻觉”,生成与事实不符或无意义内容的问题,研究人员发展了监督微调(SFT)和基于人类反馈的强化学习(RLHF)等技术。章文认为,生物学正成为大语言模型应用的下一个前沿阵地,这一论断瞬间点燃了在场师生的兴趣,预示着生命科学研究范式可能发生深刻变革。

随后,章文介绍了药物设计方法的发展历程,从传统体外实验筛选、基于结构的药物设计,到计算辅助药物设计,直至当前人工智能驱动的智能化药物发现,勾勒出药物研发从经验到智能的演进轨迹。他强调,大语言模型在生物学领域的具体应用前景十分广阔。他通过生动的案例,展示了AI如何精准“读懂”分子结构与相互作用,例如在抗原抗体结合位点的预测、新型多肽设计等方面的显著优势和广阔前景,极大地加速了药物研发的进程,为创新药物的诞生开辟了新途径。

在互动环节,现场气氛异常热烈。师生们对报告内容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们结合各自的科研领域,就人工智能在生物信息分析、药物靶点识别、高通量筛选数据处理等方面的应用前景提出了诸多富有深度的问题。
来到现场的不乏研究蛋白质结构与药物设计的学生,2024级研究生熊仁毅表示:“生物学语言本质上是一种更复杂的‘密码’,大语言模型正在成为破译生命规律的新钥匙。此次章文教授的精彩报告,打开了AI与生物学交叉融合的全新视野,给自己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更启发我们思考如何在人工智能的赋能下,解决生命科学领域的重大挑战。”
审核人:唐永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