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nque Terre

综合新闻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在古诗词中共品草木情缘

来源: 责任编辑:李梦源 发布:2022-05-30 点击量:


(通讯员:李行知 周诚晨)近日,狮山读书节系列活动之“古诗词中的草木情缘”在图书馆嘉书咖啡厅举行。30余名师生共赏诗经中的草木情缘,共话阅读之美。意境唯美的诗词与大自然生物智慧的在一起融合碰撞,现场师生相互分享有趣、新颖的想法,感受古诗词中的草木情缘。

此次活动邀请了武汉出版社图书编辑、科普作家刘从康和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教授赵毓两位老师带领同学们翻开经典作品《诗经》,从诗句中认识植物、了解植物,并与在场同学交流阅读感受。

“爰有树檀,其下维榖;维桑与梓,必恭敬止”,刘从康首先通过诗词引入了“构树”这一大家常见的植物。翻开《诗经》《山海经》《名医别录》等古书,构树一直存在于古人的记载中。他分享道:“构树实用功能强。因为构树皮质地洁白,纤维又长,所以从古至今都是造纸的好材料。”赵毓则从自然科学的角度解释道:“构树是一种桑科的乔木,聚花果呈鲜艳的橙红色,并且均生长在一侧”,由此带领在场同学进一步认识构树。

“《诗经》中有一句话叫‘树之榛栗,椅桐梓漆’,这里藏着的植物其实就是泡桐; '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中的'菽'其实就是大家现在都会吃的大豆;‘参差荇菜,左右流之’中所提到的荇菜其实是一种花为金黄色的常用观赏植物”…… 刘从康一边吟诗词,一边展示他自己多年来的观察笔记,通过手绘的植物插画和拍摄的实景照片,将植物的印象生动地展现在大家面前。共游诗句中描绘出的生机景象的同时,赵毓就提出的植物分享了关于自然科学知识,从植物分类到果荚性状,带领大家漫游在充满好奇和乐趣的大自然中。从古书中寻找植物的足迹中,刘从康总结道:“几千年历史以来,这些植物其实并没有消失。它一直存在于我们身边,只是等待这我们去发现,去认识。”

《诗经》作为经典著作,从风俗、地貌、植物、动物等多方面描绘出古代的社会风貌,丰富的内容,凝练的文化价值十分值得去潜心阅读。活动中,刘从康鼓励同学们多多阅读古书,感受古书中的“多识之学”:“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古书含本草,含农事,含谱录,含杂记,阅读古书,受益颇多。”阅读不仅是收获的过程,也是锻炼自己思维,不断求真的过程。以“卷耳”和“苍耳”的讹误由来为例,刘从康向大家讲诉自己按照朝代发展查阅多本古书,在不断学习和比较后,最终求证“苍耳”即为“卷耳”的经历:“读书可以不断丰富自己,扎实自己的根基,让自己感知历史,接近真相。”

“老师,我回忆起在我家乡的一种植物总是结有红色的小果子,不知道能不能食用?”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研究生林叶问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刘从康笑着回答道:“虽然我和你一样都会被植物的果实味道所吸引,但野生植物的食用安全当然要注意。”“对植物的一切产生兴趣是一件好事”,与此同时,他也提到,感受植物之美的关键就是走出植物园,在真正的大自然中发现植物,触摸植物。赵毓谈到,读书可以知道很多事物的本源,拓宽自己的宽度。刘从康勉励在座同学“书要读,路也要走”,在古书中汲取大量知识,在实践中深刻认识,融会贯通,两方面需相互融合,相互促进。

活动结束后,来自文法学院的研究生于姝晨谈到了自己的感受:“我觉得这是一次体现学科完美融合的活动,从文学中探寻植物,从植物学中感受文学之美,让我对两门学科都有了更深的理解。”

审核:范金凤



中国·湖北·武汉 南湖狮子山街一号430070 Tel:+86-27-87287308 E-mail:bio@mail.hzau.edu.cn

CopyRight©2001-2010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