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nque Terre

学生党建

首页 - 党建工作 - 学生党建 - 正文

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的回信党员学习心得(选摘)

来源: 责任编辑:陈超奇 发布:2019-09-17 点击量:


张博洋:

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中将“强农兴农”与“立德树人”相提并论,足以见得总书记对农业的重视。

在回信中,习近平总书记首先对我们涉农高校的工作予以肯定;其次他指出了中国现代化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肯定了农业在中国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从习总书记的回信中,我深刻认识到,我们国家

现阶段的农业问题,当前我们的农业产量已经可以达到自给自足的程度,但是我们的目标更加长远那就是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而我们走出国门的最大障碍仍旧是技术壁垒。

举一个切身的实例,本次我们暑期实践活动的内容是到湖北省随州云峰山神农茶业解决他们那里茶叶中高氯酸盐含量高的问题。由于近期的贸易战,欧盟将他们的茶叶中高氯酸盐含量的标准提高了,导致国内许多地区茶叶无法出口。高氯酸盐是一种十分稳定的化合物,含量高的话对人体也存在伤害,但是以目前的技术,还没有能够经济的解决高氯酸盐高含量的问题。

由此可见,只有大力发展农业科技,才能突破现阶段的农业瓶颈,将我们的农业带入一个新的高峰期。

缪灿:

2019年9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回了信,对我们提出了办学要求,也表达了对我们广大师生的勉励和期望。在建国7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举动可以说是意义深远,体现了国家对农业的重视,也让我们农林院校的在校大学生备受鼓舞,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的主要目的。

其实回信并不长,精简而到位,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学习。在信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现代化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在科技、在人才。新时代,农村是充满希望的田野,是干事创业的广阔舞台,我国高等农林教育大有可为。大家都知道,农业是一个国家的根基。民以食为天,国家的粮食安全和作物生产是重中之重,它关系着中国亿万农民的就业、收入,更维系着全国人民的基本生活。农业的重要性可见一斑。我在寒假回高中宣讲,向学弟学妹们介绍我们学校时,就一直强调,我们的学科实力和教育资源都是很强的,之所以录取分数比同等级的学校低,主要就是因为很多学生和家长对农林院校有偏见,甚至认为我们大部分同学毕业后只能种地。这种思想观念是很可怕的,我们也一直在努力改变大家的刻板印象,让大家看到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潜力。

此外,习近平总书记还在信中要求书记校长、专家教授们继续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拿出更多科技成果,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提高亿万农民生活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但这不仅是对老师们的要求,更需要我们广大学生的不懈奋斗。三农问题不仅仅单靠农民和政府是无法彻底解决的,民生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而我们能做的,就是不断学习专业知识,加快课题研究,加强科技创新,以更多的科技成果和更实用的科技作品来推动农业农村改革,打造更系统更科学的农业生产模式,以更少的人力物力创造更高质量高产量的收成,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

2019年是我们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一年,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步伐不会停止,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越来越近。这一切,都需要我们的坚持——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一如我们的校训:勤读力耕,立己达人。

汪雨晴:

农业是中华民族亘古不变的基础。古语有言“民以食为天”、“食者生民之原,天下治乱,国家废兴存亡之本也”。而今科技高速发展,泥泞小路变为沥青大道,茅稻矮屋变为钢筋大厦,危岩天堑间架起了高桥通途,曾经难以触摸的星辰日月也在天眼的注视下纤毫毕现……那么,在互联网通信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备受追捧的今天,农业——是否就可以被搁置在一边呢?

人们总是对被时代边缘化的事物抱有偏见。迁入城镇的居民常常不愿提自己来自村庄,在科技的高需求背景下报考时往往避免选择涉农高校,农林类院校向综合型院校转型,涉农专业占比……我曾不止一次在家庭聚会上向亲戚解释农业院校不仅仅是单纯的种田养猪养鱼,也不止一次向出租车司机普及转基因并非那么高害高危,却怎么也改变不了他们对涉农院校的轻蔑、对转基因食品安全的谈之色变。以至于后来,我和我的同学们从刚入校时的积极争辩蹉跎成听之任之的无奈……农业与生物技术,就该如此被人轻视、被人误解?

七十年来,稳定粮食生产的强农惠农政策的落实与改革力度继续加大使得新型农业经济逐步建立,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更是体现政府对农业坚定不移的重视、对扶贫攻坚、推进全面小康工作的决心。尽管农业不是高新科技迅猛发展大背景下的主角,但是也不能妄自菲薄,丢失定国根基。

历史在发展,科技在进步,高新科技炙手可热,农业发展也需与时俱进,农林科技的创新发展一直都在路上。不管当初我们是如何来到农业院校且选择了涉农专业,既然身在此位便需踏实谋此职。一代代农业科技人默默无闻、质朴付出,一代代高产作物、高效农具投入田间使用,稳固经济发展。对于大众的偏见与误解可以不予反驳,但是科技兴农的信念需始终坚守。传统农业解决我国基本的民生问题,可以定国;新型农业惠及全人类民生,可以兴邦。“穷”的独善已经去过去,“达”的兼济正续辉煌。



中国·湖北·武汉 南湖狮子山街一号430070 Tel:+86-27-87282101 E-mail:bio@mail.hzau.edu.cn

CopyRight©2001-2010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