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nque Terre

学生园地

首页 - 人才培养 - 学生园地 - 正文

【耕读路上】探访熊猫故乡,弘扬传统文化

来源: 责任编辑:陈超奇 发布:2018-08-30 点击量:



8月4日,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赴四川省成都市暑期社会实践团一行5人来到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进行实地调研。本着“探寻大熊猫与中国传统文化渊源”的研究主题,实践队成员参观走访了大熊猫产房、大熊猫别墅与熊猫兽舍等多个熊猫活动点,并对基地内游客发放问卷,进行采访,了解民众对大熊猫文化内涵的理解,深入探讨此次实践主题。

繁育基地寻国宝奥秘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以下简称“繁育基地”),是中国政府实施大熊猫等濒危野生动物迁地保护工程的主要研究基地之一,也是我国乃至全球知名的集大熊猫科研繁育、保护教育、教育旅游、熊猫文化建设为一体的大熊猫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保护研究机构。

大熊猫别墅中的成年大熊猫

8月4日一早,伴随着淅淅沥沥的小雨,实践队员搭乘公交车来到繁育基地。基地内到处都充满了熊猫气息,熊猫大道、熊猫涂鸦、熊猫雕塑、熊猫巴士……整座繁育基地包围在浓郁的绿色之中,摇曳多姿的竹林交相辉映,小雨过后,置身其中,顿觉清新凉爽。

实践队首先来到园区中心的大熊猫月亮产房,在这里,队员们见到了尚在保温箱中的大熊猫幼崽,刚出生的大熊猫皮肤呈粉红色,带有稀疏的白毛。初生重平均为145克左右,约为成年大熊猫体重的千分之一。据了解,大熊猫育幼期间,幼仔的叫声是母仔间联系非常重要的通讯工具,幼仔想吃奶、想排便、受冷或过热或其他原因的不适,幼仔都通过不同叫声提醒母兽满足其不同需要。在1~2周后,长黑毛的地方开始变深。在一个月内,它们慢慢长出黑色的耳朵、眼眶、腿和肩带,接下来继续发育成成年大熊猫。

接下来队员们参观了大熊猫别墅与熊猫兽舍,伴着雨后舒适的天气,熊猫谷的熊猫们也在室外活动场享受着惬意的午后时光,它们有的在活动场小道上散步,也有的在树枝和栖架上酣睡,还有的慵懒地端坐在树荫下,不彰显大熊猫可爱的一面。

问卷调查探大众观点

实践队员正在采访园区内游客

大熊猫作为中国的国宝,吸引了世界的目光。黑白分明的绒毛、柔软滚圆的身体、炯炯有神的大眼再加上憨厚的姿态和贪玩的天性成为熊猫最典型的形象。此次探访队员们还了解到熊猫的另一个著名的特点“熊猫手指”,即从腕骨分出来的一小块骨头,使得它抓竹子和其它食物的动作非常像人,这更增添了熊猫瞩目世界的迷人魅力。

实践队员与墨西哥一家人的合影

为了深入探讨实践主题,了解民众对于大熊猫文化内涵的理解,实践队成员们在参观过程中还对基地内的游客进行了采访和问卷调查。其中遇到的墨西哥的一家人向队员们表达了他们对于熊猫的喜爱。经过交谈了解,1975年9月,在中墨建交后的第三年,中国政府在墨西哥总统埃切维利亚的要求下,赠送了墨西哥政府一对大熊猫“迎迎”和“贝贝”。这是墨西哥第一次拥有自己的大熊猫。据墨西哥一家人中的长者回忆,当年参观过这对大熊猫的墨西哥人数以万计,特别是在首都墨西哥城,从总统埃切维利亚到幼儿园的孩子,几乎人人都去看过这对大熊猫。不仅如此,在墨西哥当地还流传着关于大熊猫的民谣,谈到这儿,一家人还轻声唱起来,队员们跟着学得像模像样,整个采访气氛非常融洽,此刻语言不再是障碍,对大熊猫的喜爱使沟通无国界。

此次繁育基地一行,实践队成员们切身体会到大熊猫丰富的文化内涵及其意义。首先,回归传统,是时代潮流。大熊猫知名度高并广受欢迎,是传统文化的形象代言人,有利于弘扬传统文化。其次,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外国人对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尤其是思想化的理解与接受,存在一些困难。他们对大熊猫却有独钟,因而把中国文化形象地体现在大熊猫身上,会使他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中国文化。
   总之,深入挖掘大熊猫身上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必定会使大熊猫文化跃上一个新的台阶。大熊猫不仅完美体现了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也充分表达了时代精神,这足以使它成为传统文化乃至整个中国文化的又一象征。

文字记者:杨馥蔚

摄影记者:潘博、崔连杰

审核:陈超奇



中国·湖北·武汉 南湖狮子山街一号430070 Tel:+86-27-87287308 E-mail:bio@mail.hzau.edu.cn

CopyRight©2001-2010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