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nque Terre

综合新闻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Damian K Dowling做客整合生物学前沿论坛

来源: 责任编辑:涂立超 发布:2020-06-18 点击量:


(通讯员 王丹阳)6月17日上午,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副教授Damian K Dowling做客第38期整合生物学前沿论坛,作了题为“Mitochondria, life-histories, and the evolution of sex differences”的学术报告。

Damian主要从事实验演化生物学研究,致力于通过生态演化实验以及现有的基因组技术探索线粒体演化,以及线粒体对动物生活史影响等方向的基础生物学问题,在Science、Current Biology、Genome Biology and Evolution等杂志上发表多篇论文。

在报告中,Damian首先讲述了问题的由来。一直以来,演化生物学家们普遍认为线粒体由于担负细胞呼吸等重要使命,因而不会容纳功能性的突变。然而在十年前的一项研究中,Damian等人发现线粒体基因组上不但具有突变,而且这些突变还对生物体适应性有影响。于是他们提出问题“功能性遗传突变如何累积在线粒体基因组的?”围绕这一问题,Damian等人设计了许多实验,从适应性、非适应性这两种突变对果蝇表型的影响入手,推测线粒体突变的积累过程。

随后Damian介绍了他的科研成果。他们发现线粒体突变可以是适应性的,雄性不适,甚至是性别拮抗的。与此同时,他提到“母亲的诅咒(Mother’s Curse)”理论,该理论认为线粒体的母系遗传特点使得线粒体基因组像一个筛子,保留对雄性有害,对雌性无害的突变。Damian展示了检验假说的实验模型,利用该模型,他发现部分线粒体单倍型具有减弱雄性生殖力、缩短寿命的效应,降低了雄性的生物适应性。他认为这些证据有力地支持了“母亲的诅咒”理论,形象地解释了线粒体突变的累积形式,并对该理论进行扩充。除此之外,他还展示了分子证据,证明核基因组的表达受到线粒体序列的影响,具有性别特异性的效应;以及群体实验的证据,证明雄性有害突变在群体中受到正选择。

Damian认为,这些证据为线粒体演化领域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并且对男性不育、女性衰老等人类健康健康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同时,他表示,尽管已经积累了很多证据,对于所关注的科学问题的解决却仍是冰山一角。

报告结束后,参会的老师和同学对报告中的内容提出问题。Damian作出详细解答,并表示希望与华农师生加强沟通合作,共创更有价值的工作。


审核人:陈振夏



中国·湖北·武汉 南湖狮子山街一号430070 Tel:+86-27-87282101 E-mail:bio@mail.hzau.edu.cn

CopyRight©2001-2010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