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nque Terre

综合新闻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千问计划——美育教育大家谈

来源: 责任编辑:陈超奇 发布:2019-06-01 点击量:


5月29日晚,由我校生科院主办的“千问计划”系列讲座在第一综合楼A114举行。此次访谈以“美育教育大家谈”为主题,出席本次活动的嘉宾有校文化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彭光芒老师,流声合唱团指挥燕冲老师和生物技术1502班刘宇帆同学。

一、美育的本质是教育,是塑造人的教育。

活动伊始,三位嘉宾针对美育的本质这一话题各抒己见。首先彭老师表示,美是纯洁道德、丰富精神的重要源泉,学校美育是培根铸魂的工作,美育的本质是教育,是塑造人的教育,美育的目的是陶冶人的情操,使人成为人。燕老师说,美育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过程,它影响着我们对于美的界定。美育是一种观念教育,是一种鉴赏能力的培养过程。刘学长则站在学生的角度谈及了对于美育的理解。他指出,虽然说美育是人文艺术领域,科研是自然科学领域,但是二者背后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精神是相通的,美学教育对于我们进行科学研究大有裨益。

接下来,彭光芒老师向我们分享了自己对于美育各个部分的功能及衔接的看法。他指出,美育可以分为学校美育、社会美育、家庭美育,三种美育本质上是相同的,具体的教育方式各异。家庭美育主要体现在日常生活中,在于引导孩子在成长点滴中培养对美的感受能力;社会美育主要通过电视、网络等文化传播媒介进行,以主流文化的形式呈现;而学校美育是基于人的塑造,主要以经典文化作品为教育素材,目的是培养内心丰富,情操高尚,趣味高雅的“全面发展人才”。

二、美育课程要进入人才培养方案。

在谈到改进大学生美育教育的关键问题,彭老师提出了自己见解。他表示,我们学校作为一所211农业高校,更应该注重美育培养。他指出,美育应该双向发力。一方面是要大力打造校园文化,我校120周年校庆系列活动、稻草人、涂鸦墙景观即为很好的示范。另一方面要增加美育课程数量,提高美育课程质量“怎样培养高素质人才?一定要让美育课进入人才培养方案。”彭老师认为审美能力和学习专业知识同样重要,甚至更加重要。他,学校要开设更多美学原理的通识课,每个学院必须普及合唱团和运动队,同时鼓励爱好艺术的同学举办艺术月展、年展。在谈到合唱艺术的看法时,彭老师首先祝贺生科院流声合唱团在五月花海合唱比赛中斩获九连冠。他表示,大力开展合唱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合唱是歌唱的高级形式,展示了和谐之美,更体现了大学生的精神风貌。” 在他看来,艺术让我们灵魂更加丰富,心灵更加清澈。“人和动物的区别,在于人可以创造艺术,享受艺术。

燕老师进一步强调了大学美学教育的重要性。他指出,校园文化建设有三步,第一步是要鉴别、分辨什么是优秀的校园文化,第二是要提供美育资源,并鼓励同学们充分利用学校的军乐团、民乐团等宝贵平台,培养自己的课余兴趣爱好,提升美学素养。第三步是让每一位同学的美学素养都有所提升。          

 三、美育的过程很快乐。

刘宇帆同学回忆起自己加入合唱团以来印象最深刻的事情。他说,连续2年的合唱团暑假训练让他至今难忘,虽然武汉的夏天很热,但是每一天的训练他都很充实,很快乐。那段时间生活很纯粹,作为合唱团的指挥,他只用想如何唱好和如何指挥好,全身心的投入体味合唱之美,所以直到现在还记忆犹新。这种快乐也让他大学四年一直坚持参加合唱,欣赏美,感受美,追求美。

作为被保送清华大学的优秀学生代表,大家都很好奇他如何平衡学习和社团活动。对此刘宇帆表示,一天的时间是固定的,想要平衡,唯一方法就是提高效率,明确目标。如何提高效率?首先是要保证课堂的注意力集中,其次是每天学习的知识要及时温习,最后要建立自己的逻辑体系。如自己学习分子生物学课程的时候,在课堂上认真听郑用琏老师讲课,体会到科学之美,课后认真复习看书。分子生物学的教材他前后看过5遍,那本教材上也记录了自己的很多拓展和思考,从不轻易示人。提及社团活动,刘宇帆认为一定要带着热爱去参加,点滴收获中获得成就感每一次都要开开心心去参与,收获满满的回来。

附精彩问答:

1.如何看待中国音乐的发展。

燕老师指出,中国的音乐发展源远流长,早在古代就产生了雅乐、宫廷音乐等古典音乐形式。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音乐的发展渐入佳境,大有前景。同时,他鼓励同学们从对自己的美育培养做起,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和品味。

2.如何看待美育与道德的关系。

彭老师指出,科学解决真的问题,道德解决善的问题,艺术解决美的问题,将三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构成一个健全的人。美学既可以陶冶情操,净化灵魂,也可以提升道德修养,唤起人的善。燕老师则表示,德育和美育都是为了培养更好的人,美育衍生出来的产品为我们的道德教育提供材料。


中国·湖北·武汉 南湖狮子山街一号430070 Tel:+86-27-87282101 E-mail:bio@mail.hzau.edu.cn

CopyRight©2001-2010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