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nque Terre

学生园地

首页 - 人才培养 - 学生园地 - 正文

【耕读路上】我院学子赴陕西延安解读延安精神

来源: 责任编辑:陈超奇 发布:2018-08-30 点击量:


见证延安发展,传承延安精神

7月14日至20日,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赴陕西省延安市暑期社会实践团在延安顺利开展了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一行八人深入延安大街小巷,感受延安历史,见证延安发展,体会延安精神。

火车的憋闷,夏日的酷烈,路途的遥远,经过数小时的颠簸,实践团来到了此次活动的目的地——延安。红色,绿色,黄色,探访调研,放眼望去,是延安壮丽的景象:革命的遗址,古迹的人海,壶口的狂沙……一路上,队员们历经艰难,但从不停歇。

杨家岭,见证历史的重大转折

陈旧的礼堂,没有音响,没有花环,人们驻足,因为这里见证了中共七大的圆满召开;矮小的窑洞,没有装饰,没有电灯,人们仰望,因为这里指挥了决定中国命运的解放战争。在杨家岭,队员们穿梭于不尽的人群中,一个又一个实践小组从远方到来,聆听故事,留下合影,又从这里离去。照片里,记录的是他们穿着军装的虔诚身影;照片外,闪耀的是他们致敬先辈的炽热红心。回望身后的礼堂,他们知道,延安的转折,还在继续。

杨家岭大礼堂合影(供图 王启旭)

南泥湾,注视绿色的科学发展

抗日前,南泥湾是一块光秃的荒地,人民在上面,温饱,在心里面;

红军来,南泥湾是一片肥沃的良田,牛羊在上面,粮食,在碗里面;

后来啊,南泥湾是一节脱贫的阶梯,发展在上面,绿色,在钱后面;

而现在,南泥湾是一处秀丽的景点,经济在上面,生态,更在眼前面。

在南泥湾,队员们没有见到连片的广阔农田,也听不到成群的牛羊哞咩,一切都与故事里的那个南泥湾相去甚远,他们惊讶、感叹,但并不遗憾。因为他们看到了山林的重返俊美,听到了人们的欢歌笑言。时代在变,南泥湾也在变,无论坎坷偏折,都仍然向前。

望向远处的林海,他们知道,延安的发展,不仅仅有红色。

漫步南泥湾(供图 何翟)

广场上,传播更多的科普知识

夏日炎炎,广场上,市民们来往匆匆,拿着手中的宣传册,队员们面面相觑。做科普,大家都是第一次。

起初,队员们遇到了种种困难。与路人迎面,不知如何开口,向居民讲解,不知如何保持镇定,被他人拒绝,不知如何摆脱尴尬。在经历了一次次失败后,队员们不断总结,逐渐得到行之有效的方法。他们探头去寻找无事的市民,并鼓足勇气不懈地尝试,通过闲聊互动拉近与路人的距离,最终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尽管困难辛苦,但看到渐少的册子,受到居民的接受,得到真切的成果,队员们的心中便只剩下了快乐。

看着亲切的市民,他们知道,延安的科普,会逐渐成长。

科普转基因知识(供图 何翟)

纪念馆,体会真正的延安精神

从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到新中国的成立,都记录在纪念馆里。大量的文物画面在这里珍藏,无数的事件精神在这里传扬,队员们一路走来,就像穿过了历史的走廊。

坚定思想,一心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延安的精神与一件件事摆在一起,共同组成了延安的魂。当队员们将精神与行动联系在一起,才真正明白:口号不能仅仅是口号,行动,才是对延安精神真正的传承。

仰望庄严的雕像,他们知道,延安的精神,需要更多行动以传承。

参观延安革命纪念馆(供图 王启旭)

延安行,八人行,行的是红色的路,遇的是红色的人,有的是赤诚的心。队员们终会离开,但红色的心与情,将会永远留在他们的心中!

文字:张宇成、邸严磊

摄影:何翟、王启旭

审核:陈超奇



中国·湖北·武汉 南湖狮子山街一号430070 Tel:+86-27-87282101 E-mail:bio@mail.hzau.edu.cn

CopyRight©2001-2010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版权所有